一、基本常识
棋盘: 围棋盘是方形的,由纵横各19条线组成。19╳19形成了361个交叉点(以下简称为点),棋子就下在这些点上,在边、角、中腹任何一点都可以下。棋盘上点了9个小黑点,这些小黑点有什么用呢?由于围棋棋盘较大,线路也比较多,点上这9个小黑点容易辨认方向位置。中央的黑点叫"天元",四周的8个黑点叫"星"。围棋盘的中央算高位,边、角算低位。边线位置最低的称为一路,其次是二线叫二路,四线以下算边,五线以上算中腹,在中腹就没有高低之分了。
棋子:围棋的棋子分为黑白两色,黑子181枚,白子180枚,黑白子加起来是361枚,恰好和棋盘的点数相同。
二、游戏规则
下棋时棋子要下在棋盘的交叉点上,棋子下到棋盘上之后就不能再移动位置了。黑先下子,黑子下一个,白子下一个,一直到最后,看哪一方占的地盘多(指交叉点数)哪一方为胜。这是笼统的概念。
三、时间设定:每方有60分钟的自主时间,之后均按1分钟读秒进行,超时作负。
四、术语解释
(一)"气"与 "连"
棋子四周以直线相连的紧邻的几个交叉点称为棋子的"气"。图一中A例有两口"气",B例有四口"气",C例有三口"气",D例有四口"气",E例有七口"气",(请注意左上两个箭头指向同一交叉点,仅为一口气);F例有四口"气",因为其它两个交叉点被黑棋占据了。
相同颜色的棋子紧邻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,称为"连"。 B例中白二子"连"在一起,E例中黑三子"连"在一起,它们都构成了"整体"。
图一
(二) "吃"子或"提子"
图二
人无气则死,棋无气亦亡。没有气的棋子,则会从棋盘上被取出,这叫作"吃"子或"提"子。 图二中,A例黑棋一子被"提"走,B例中白棋二子被"提"走, C例黑棋三子被"提"走。 图三是棋子提走后的形状。
图三
(三)禁着点
凡棋子放入棋盘内,棋子没有任何“气”同时又不能吃掉对方的棋子时,此点为禁着点。 图四中,A点是黑棋禁着点,B点是白棋禁着点。
图四
(四)活棋与死棋
一块棋子必须有两眼或两眼以上才能活棋。 图五中左边的白棋,右边的黑棋都有两个眼,所以都是活棋。
图五
(五)打劫
图六中黑棋A吃掉白棋一子后,形成图七;此时如果允许白棋再去吃还黑棋,如此周而复始,则永无穷尽之日。
图六
图七
因此规则规定,在这种情况下,不允许白棋立即吃还黑棋,白方至少要在棋盘上的别处走一手(寻劫),黑方也在别处走一手时(应劫),白方才能再去吃黑一子,这叫"打劫"。当白方在棋盘上的别处走一手时,黑方也可以如图八粘住一子,这叫"粘劫"。
![tu8.gif](guideimg/clip_image009_0000.gif)
![tu9.gif](guideimg/clip_image010_0000.gif)
"打二还一","打三还一"不是"打劫"。图9到图11是"打二还一"的过程。
图十
图十一
断:下一个子把对方的子分隔成两部分,下的这个子就叫"断"。
打吃:我们下一个子之后使对方的子只剩下最后一口气(己方的子最少要有两口气),下的这个子就叫"打吃",也称为"叫吃"。
长:紧连着自己的子向上或向左右延长一子,就叫"长"。
(六)数目:对局中,随时需要数目判断形势。
五、胜负判定方法
一盘棋下完后,数子时要按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。
(1) 首先把棋盘上双方的死子拿掉。
(2) 以10为单位做成整数10、20、30等正方形或长方形,这个程序叫"做棋"。
(3) 数棋盘上的黑子,把做棋的总数和黑子总数加在一起就是黑方所得的地盘。
贴子:下棋时总是一先一后,先下子一方总是先占好点有利。为了使先后得失平衡,所以黑方就用贴子的方法做为补偿。这样无论用黑子先下还是用白子后下都差不多。一般采取黑方贴2又3/4子。
一盘完后,双方各自提掉自己的死子,并经过对方确认通过后就可算胜负并结束本局。
六、计分:
局分: 胜方得2分,负方得-2分。